s

新闻公告

sctbc

热点推荐

媒体聚焦 /sctbc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四川经济日报:让脱贫之花在高原绽放——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定点帮扶纪实

文章来源: 编辑: 发布日期:2020-01-06 点击数:

甘孜州丹巴县边耳乡和新龙县的海拔最低为2700余米,最高为5000余米,美丽的高原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但长期生活在此地的人民群众因为高海拔、高寒等原因,成为贫困地区。

从2016年开始,这里的乡村发生着“巨变”。这一切源于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定点帮扶。

目前,边耳乡日卡村不再列入贫困村序列,贫困户整体脱贫;各尔沟村贫困户整体脱贫,革什扎镇吉汝村贫困户整体脱贫,新龙县德麦巴村自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后,连续三年持续巩固提升,到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户整体脱贫。

出实招

打造独特的定点帮扶“四力”

“2019年,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履行中央、省委关于做好定点帮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精准脱贫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凝聚全校力量,在精准扶持上聚力;领导率先垂范,在精准施策上着力;选派优秀干部,在精准管理上出力;实施帮扶项目,在精准服务上发力,在丹巴县、新龙县开展脱贫攻坚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管永林欣慰地说。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春明表示,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学校将帮扶资金列入年度预算,2019年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先后5次专题研究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形成脱贫帮困的良好氛围。学校紧紧抓住领导带头这个根本和一把手这个关键,推动各班子成员自觉深入一线抓落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目前,领导班子成员共12次率领扶贫团队到丹巴实地考察调研并督导脱贫攻坚,共5次率领扶贫团队到新龙县实地考察调研并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村进行实地业务指导,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宣传政策,沟通感情,把帮扶措施一项一项落实好,激发学校全体党员干部投身精准扶贫工作的热情。

“我们克服了高原的不适与家人两地分居的不便,肩负使命,全力以赴帮助高原群众脱贫致富。”学校监察审计处处长助理,现任丹巴边耳乡党委副书记的华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他一起的派驻丹巴县边耳乡和革什扎镇、县旅游公司的徐敏来、肖年乐、隋明、廖永麒等5名扶贫干部继续坚守岗位,巩固脱贫成果。而出任新龙县博美乡党委委员、副书记兼副乡长的扶贫干部刘彦廷还身兼德麦巴村的包村负责人,他们分别在干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支部结对共建、增强集体经济、支持义务教育、以购代捐、乡政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对当地进行精准帮扶,通过送政策、送观念、送信息、送技能、送文化、送温暖,确保帮扶措施到位、进村到户调查研究到位、定点建设项目到位、特困户生活补助到位,从而使定点脱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办实事

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虽然定点扶贫村丢掉了贫困的帽子,但如何不让其返贫是重要的任务。”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天贵表示,学校定点扶贫一定要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让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为此,学校在人才、教育、产业、“以购代捐”、加强党建、构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着手,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建立了长效机制。

“人才培养上,我们采取的是引进去走出来的方式。” 黄天贵表示,扶贫先扶智。引进去就是要将学校的党员干部、职工主动进村入户,为当地带去先进的理念;走出来就是将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送到成都等地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从而更好的保障脱贫成果。

为此,学校投入资金42万元,先后为丹巴县财务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丹巴县驻村工作队、农民夜校技术、县文秘人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新龙县开展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新龙县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培训班。提升了丹巴县、新龙县党务干部、驻村工作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农牧民的思想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

为了充分利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校捐赠资金3万元为革什扎镇设立“教育奖学基金”,为边耳乡设立的“教育奖励基金”首次发放,边耳小学的21位老师和18位学生共获得总额17400元的奖励金。在开展一系列慰问活动的同时,学校投资建设了德麦巴村红太阳中心幼儿园。该幼儿园是全县唯一一所村级标准化幼儿园,是乡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正式结束了当地没有学前教育的历史。

“扶贫还应该赋予当地造血机能,只有产业兴旺才能振兴乡村。”为此,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在定点扶贫村培育了一系列主导产业。捐资4万元为边耳乡日卡村建设小型油菜籽加工作坊,推动边耳乡各尔沟村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派驻各尔沟村帮扶干部肖年乐协助各尔沟村创立旅游接待合作社,先后4次通过成都旅游公司带领游客到各尔沟村旅游观光、为各尔沟村带来20200元收入。学校设计艺术系组织师生91人次赴各尔沟村开展户外写生教学,学校教师自发组织赴各尔沟村旅游36人次,共为各尔沟村带来旅游接待收入43600元。此外,学校还在2019年度扶贫计划中增加消费扶贫资金投入,通过采取“以购代捐”方式,购买贫困地区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据介绍,学校确定在干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支部结对共建、增强集体经济、支持义务教育、以购代捐、乡政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2019年实施扶贫项目41项,共投入116万余元帮扶资金,全年在新龙县实施扶贫项目7项,共投入资金37.5余万元。

此外,学校11个党支部(党总支)与边耳乡机关党支部、日卡村党支部、各尔沟村党支部、革什扎镇吉汝村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全年开展结对共建上党课活动7次,结对党支部(党总支)党员代表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17户、困难老党员2人,送去慰问品总价值3091元,把党的关怀带到基层;协助结对党支部发展党员6人,培养后备干部4人,培养致富带头人5人。2019年5月,结对党支部为日卡村支部援助资金8800元,用于采购农民夜校设备,结对双方共同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为主题的共产党员挂牌活动,通过悬挂“共产党员户”标志牌,增强了日卡村共产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求实效

构筑协同推进脱贫工作大格局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扶贫工作列为学校党委首要的政治任务,瞄准难点实施精准帮扶,瞄准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瞄准弱点强化技术培训,瞄准热点整合各类资源,引导贫困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展思路,扎实工作,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开创帮扶工作新局面。”管永林表示,将在定点帮扶的村庄,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困难帮扶机制,提供困难群众救助;实施消费扶贫工程,助力困难群众脱贫奔康;继续鼓励引导全员参与,增强扶贫工作合力。

继续依托学校智力和专业技术优势,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全面推进技术帮扶工作。加大技术扶持与产业发展结合力度,通过实地调研,掌握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组织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攻坚团队协助当地产业解决技术难题。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帮扶机制,实现有效互动,发挥校地互补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延伸合作广度,深入挖掘技术帮扶潜能,激发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帮扶激情,推动技术帮扶见实效。

2020年,将帮助丹巴县边耳乡建立特殊困难户帮扶基金,帮助新龙县博美乡成立大学生爱心扶贫奖学金,为贫困学生持续提供帮扶;通过实施分类帮扶,为丧失劳动能力纳入低保兜底保障的对象、家庭成员有重特大疾病或重度残疾且生活就医困难的对象、无法完成学业的在校在籍贫困学生以及其他特殊对象,提供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及时救助,为现有救助政策提供补充性措施。

2020年,学校将继续推进以“党员爱心认购”“以购代捐”为主要形式的“消费扶贫”工作。积极培育博美乡生态菌产业园、边耳乡特色龙头产业发展,加快产品开发,以扶持博美乡生态菌产业园、边耳乡农产品加工厂为抓手,在加工厂发展的前期通过“党员爱心认购”“以购代捐”的方式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继续增加新龙县德麦巴村、丹巴县吉汝村、各尔沟村和日卡村现有特色优质农产品采购;加大教职员工自主采购规模,对前期已经赢得了良好口碑的产品,要加强宣传推广,并争取给产品提供电商销售平台,指导和鼓励教职员工通过电商形式自主采购。

“鼓励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资源,统筹协调,多种形式推进,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人人皆可为的氛围,形成学校、师生、社会协同推进的脱贫工作大格局。”管永林最后表示,要让脱贫之花在高原上绚丽绽放。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