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实践教学活动
为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生命的珍贵,更好弘扬“负重自强·永争一流”的学校精神,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4月26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社会实践课教研室主任黄永秀等4位老师带队,组织78名师生前往汶川映秀,开展“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黄老师集中给同学们讲了本次活动目的、任务和注意事项,指出本次弘扬抗
震救灾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是思政社会实践课课程的校外实践活动,也是一次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随后马院还要继续开展校内弘扬抗震救灾
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同学们参观以后要进行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以小切口讲大道理,讲好17年
前地震发生后,党和人民一起万众一心、战天斗地进行灾后重建的生动实践故事。
师生们首先走进映秀抗震救灾纪念馆。馆内的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将大家带回2008年
那场特大地震的惨痛记忆中。讲解员声音沉重,讲述着一个个生死救援、众志成城的故事,现
场师生深受触动。一幅幅抗震救灾画面,让大家既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更被中华民族团结一心
的伟大精神所震撼。其中,解放军战士在废墟中徒手挖掘、眼神坚定无畏的照片,生动诠释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内涵,感染着在场师生。

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家国情怀”就是我们坚定的信仰。它是全国人民超越生命限度的本能,它不是宗教的,却是如假包换的信仰。


离开纪念馆后,师生们沿着512阶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梯前行,来到漩口中学旧址。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叮嘱要保护好地震遗址,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漩口中学广场,师生们为英勇牺牲的英雄和遇难者默哀、鞠躬献花。讲解员介绍了破碎表盘时钟的设计意义,提醒人们铭记灾难、缅怀逝者、砥砺前行。





在讲解员的讲述中,全体师生了解到地震发生后的很多感人故事。在连接公寓、教室、实验楼和厕所的四合院楼房,年仅31岁的方杰老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当救援人员发现他的遗体时,他横躺的身躯依然是托住门的姿势,而最后一名学生就侧倒在他的身旁。灾后此地仅存的小树苗如今已挺拔生长,仿佛老师精神延续。



师生们看到了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下方的浮雕墙体,这是一个没有落款、没有日期的纪念碑。我国以国家名义修建的这样的记事墙仅有两个,另一个是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个就是我们看到的抗震救灾记事墙。内容来自于抗震救灾中一张真实的照片,呈现的是解放军、武警战士、消防队员、医疗队员和志愿者共同运送一名伤员登上直升飞机的真实场景,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创造了人类救灾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团结一致的强大力量、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谱写了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壮丽篇章。

最后,师生们走进新映秀镇。这里整齐的楼房、热闹的商铺与曾经的废墟形成鲜明对比,涅槃重生的映秀,灾民变市民,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如今的映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灾后重建的17年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无不彰显着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无不彰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大的国家力量。师生们走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的民家小店——茶样子茶馆,在品茗中感受当地百姓生活的变化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次前往映秀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中,同学们听到了一个个自救、互救、救援的动人故事,让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强大的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命运就是每一个家庭的命运,就是每一个人的命运。爱,不仅是存在于身边的亲情之爱、友谊之爱、情侣之爱,更意味着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履行社会责任。
文字: 黄永秀 石佩颖 舒 琳 何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