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日,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组织教师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组成志愿者队伍,深入都江堰市多个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使命,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
活动首站,志愿者先锋队走进安龙盆景基地。作为“中国盆景之乡”的核心区域,安龙镇的盆景艺术以“师法自然、巧夺天工”闻名。教师志愿者们穿梭于罗汉松、银杏等盆景展区,聆听传承人讲述蟠扎、修剪的门道,体悟“缩龙成寸”的东方美学,现场还与基地负责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期将通过课程共建、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非遗体验中提升审美素养。

第二站,教师志愿者团队走进青城道茶基地。云雾缭绕的茶园与古朴的制茶工坊相映成趣。茶艺师现场演示了青城道茶“三起三落”的冲泡技艺,团队沉浸式体验了采茶、杀青、揉捻等工序,大家纷纷感慨,道茶不仅是饮品,更承载着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第三站,教师志愿者团队来到青城传统乳酒酿制技艺酿造基地。从陶坛发酵到古法勾调,青城传统乳酒传承着宋代酿酒技艺。志愿者们不仅实地参观、品尝了乳酒,还与传承人交流了非遗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提出“结合语文和美育课程开发非遗文创文案,让传统工艺焕发时代活力”的建议。

最后一站,志愿者们来到青城马椅子体验基地。青城马椅子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榫卯结构与竹编技艺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在非遗传承人马老师的讲解下,教师们近距离观摩了选材、破竹、编织、组装等传统工序,惊叹于一把椅子从毛竹到成品的精妙蜕变。“这些技艺不仅是传统手艺,更是文化基因,”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推动非遗故事进语文、美育课堂,让学生在文字与实践中感受文化根脉。

本次活动是人文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落实学院党总支“党建领航 文化润心”品牌项目的重要实践。党员志愿者们以“文化观察者”与“传承推动者”的双重身份,深度挖掘都江堰非遗资源,策划“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